
第一個習作我們以隨身物品介紹自已,延伸出去其實我們也可以用隨身現成物品進行藝術創作。例如據說白雙全每星期都急著交稿給明報發表,其中一個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看看自已的背包有些什麼可以用。所以在他的作品中,你會發現有六合彩票、報紙、薯片,然後他會發現,原來不同產地的薯片都附上不同地方的空氣。
其實處身於物質社會中,我們的生活絕對離不開消費品,甚至可以利用消費品去建立自身的型像,如果你樂於接受這個事實的話。口袋裡有部iPod代表我熱愛音樂(又或是追上潮流),有本書可以的代表我文藝,有化妝品代表我追求完美.........面對一大袋零碎物件,你有沒有思考過這些代表什麼,又或者你為什麼要擁有?
暫時不關公眾的事,我們必須靜一靜審視自已,觀察你的隨身物是一個好好的引子。
post by ger
08/7
15/7自身風景透過身體、語言/書寫、衣著、行為、身外物作為藝術創作的媒介,使學員了解到在現今社會,已經不存在一個所謂孤立的自已,自已的身體、行為,已經不知不覺間屬於社會的風景之一。單單是自已的身體已經充滿創作可能!
潮爆 ∕ 你有壓力 ∕ 森美小儀 ∕ 別注 ∕ BAPE ∕ 拉闊 ∕ 獨立 ∕ hea ∕ Lomo ∕ 特襲 ∕ iPod ∕ 激新 ∕
22/7
29/7私人公共藝術理論上,不論公園、茶餐廳、酒樓,能夠提供大眾有發聲機會的場所也可以被歸納為公共空間。面對現代科技的方便,即使私人睡房也可以搖身一變為私人公共空間大搞創作。串連私人∕公共、開放∕隱蔽,我們只需要一條橋樑。
活動室 ∕ 睡房 ∕ icq ∕ K房 ∕ xanga ∕ 學校 ∕ Blog ∕ 網吧 ∕ youTube ∕ 商場 ∕ Forum ∕ msn ∕
05/8
12/8
公共空間經過一輪準備熱身,了解過自身和空間的可能性,終於落街打藝術游擊!目標是透過藝術打動千千萬萬陌路人。
文化中心 ∕ 大街大行 ∕ 公園 ∕ 茶餐廳 ∕ 酒樓 ∕ 球場 ∕ 郊野∕